二氧化硫的產生及危害硫是地殼中分布很廣的元素,占地殼重量的2.7%。各種燃料中均含有硫,我國燃料結構不盡合理,多以燃煤、燃汽油為主,排放的二氧化硫約有90%來自燃燒過程,10%左右來自工業生產過程。
二氧化硫是無色有刺激性氣味氣體,易溶于水,能導致呼吸系統各種疾病和癌癥。我國環境空氣質量標準規定,居住區二氧化硫日均最高濃度為每立方米0.15毫克,超過這個濃度就是二氧化硫污染,會對人體形成不同程度的危害。
二氧化硫排放到大氣之后,最終被氧化為三氧化硫,與其它硫化物一起,沉降于土壤和水體,形成酸雨。在沉降之前,這些污染物可以傳輸成百上千公里,形成區域性污染。酸雨在國外被稱為“空中死神”,它的毒性是二氧化硫的十倍。近年來,隨著工業的發展,酸雨的酸度和范圍有日益增大的趨勢,成為全球性環境公害。我國長江以南一些大城市較為常見。
酸雨使湖泊、河流等地表水體酸化,危害魚類和其它水生生物生長、生存;酸雨使土壤酸化,結構破壞,肥力下降,農作物產量降低;酸雨還加速建筑物的腐蝕,使古跡、歷史建筑、雕刻、裝飾等嚴重損害。酸雨問題已引起全球的高度關注。
控制人為源排放二氧化硫的量,已成為大氣環境保護的重要任務,我國正在積極改善燃料結構,推行清潔生產,以降低二氧化硫的排放量。
文章分類:
環境知識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