放射性污染放射性物質的原子核發生衰變,放出我們肉眼看不見也感覺不到,只能用專門儀器才能探測到的射線。這種射線達到一定強度,就會對人體造成危害,形成放射性污染。這種污染對人體的危害潛伏期比較長,有的長達20年。癥狀主要表現為各種癌癥,包括白血病、骨癌、肺癌、甲狀腺癌,還可表現為不同程度的壽命縮短,放射性還損傷遺傳物質,引起基因突變和染色體畸變,使一代甚至幾代受害。
自然界本來就存在一定的放射性因素,但造成放射性污染的主要原因還是人為的,其來源主要有核武器試驗的沉降物、核燃料循環的“三廢”排放醫療照射等。它可以通過空氣、飲用水以及復雜的食物鏈等多種途徑進入人體。對放射性污染的預防,要針對不同的污染物狀態采取不同的措施,常用的主要有稀釋法、固化法、焚燒法、轉移法、深埋法等等。在日常生活中,我們要盡可能遠離放射源。
文章分類:
環境知識
|
|